风场使用的WindFloat浮式基础高30米,两个浮筒之间距离50米,该技术的主要优点包括可在干船坞组装、无需拖船拖拽至现场、没有大量繁琐危险的海上安装作业等;此外,WindFloat基础可以承载当今最大的海上风机,从而降低整个项目周期的投资成本和项目风险
按照财政部《关于下达2020年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补助资金预算的通知》要求,50kW以下户用光伏项目可获得优先足额拨付补贴的待遇,由此判断,50kW是主管部门判定一个自然人分布式光伏项目是否属于户用光伏的关键。50kW这把尺子是否合理?索比光伏网与电站设计人员进行了沟通。
多位经销商向索比光伏网表示,已经注意到这一问题,在未来的项目开发中将注意不超出50kW。分析人士指出,目前2019年竞价项目抢装已经结束,近期可能会有部分一线品牌低价组件进入市场,功率略低于主流产品。截至2020年6月底,全国累计纳入2020年国家财政补贴规模户用光伏项目装机容量为203.93235176万千瓦(2039.3MW)。对经销商而言,成本上涨意味着利润减少,特别是对于山东、河北等竞争充分的市场,用户对价格非常敏感,经销商只能压缩自己的利润。河南省6月份共有32个户用项目规模超过50kW,占比0.62%,预计上述项目在补贴获取方面可能面临一些问题,必要时可考虑减容、重新备案。
根据国家能源局7月15日发布的《户用光伏项目信息(2020年7月)》,6月份,全国新增纳入2020年国家财政补贴规模户用光伏项目装机容量为76.7511698万千瓦(767.5MW)。分地区看,山东省新增户用装机约330MW,在全国新增装机中的占比达到43%左右,比5月份略有增长,河北、河南市场也取得168.4MW、91.97MW的成绩。光伏扶贫是国家推进产业扶贫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时期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重要内容。
今年1-6月份,全市光伏扶贫电站累计发电3.1亿千瓦时,同比增加180.7万千瓦时;1-6月份全市等效利用小时数615小时,同比增加4小时,为全市建档立卡贫困户稳定脱贫提供了有力保障。在谯城区五马光伏扶贫集中电站,负责人周鸣介绍,该处11.37兆瓦光伏电站运行正常,当天预计发电量约5.7万千瓦时,是贫困群众稳定、可持续脱贫的有效途径之一。8月25日,秋高气爽阳光足。近年来,我市通过开展光伏扶贫电站运维管理专题业务培训等措施,持续提升全市光伏扶贫电站运维管理水平
8月25日,秋高气爽阳光足。在谯城区五马光伏扶贫集中电站,负责人周鸣介绍,该处11.37兆瓦光伏电站运行正常,当天预计发电量约5.7万千瓦时,是贫困群众稳定、可持续脱贫的有效途径之一。
光伏扶贫是国家推进产业扶贫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时期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重要内容。今年1-6月份,全市光伏扶贫电站累计发电3.1亿千瓦时,同比增加180.7万千瓦时;1-6月份全市等效利用小时数615小时,同比增加4小时,为全市建档立卡贫困户稳定脱贫提供了有力保障。近年来,我市通过开展光伏扶贫电站运维管理专题业务培训等措施,持续提升全市光伏扶贫电站运维管理水平我们村的光伏发电站,一年可发电12.5万度,为集体经济增加12万元的收入。
黄河口镇于林村,曾经是省定贫困村,为带领村民脱贫致富,2016年,于林村陆续投入55.8万元建设分布式光伏发电站,助力脱贫攻坚。下一步,黄河口镇将继续完善村集体光伏受益分配方案,通过设置公益性岗位,为贫困户量身定制工作岗位,强化造血式扶贫。于林村党支部书记郭孝名兴奋的介绍着,阳光越充足,发的电越多,村集体的收入就越高,光伏发电解决了我们村集体脱贫难题。光伏扶贫具有明显的产业带动和社会效益,让贫困户们尽享阳光收益,晒着太阳增收脱贫,奔向小康。
今天又是个艳阳天,真好啊!有太阳俺们就能等着收益。分布式光伏电站以村集体为建设主体,产权归集体所有,建成当年即开始收益,不仅积极响应了国家绿色发展战略,更为发展带来了澎湃电力,为集体经济发展聚集了财富,为于林村贫困户脱贫之路点亮了指明灯,成了脱贫路上的加油站。
望着村委大院南侧的光伏发电站,于林村贫困户郭占友高兴地说道。同时对光伏发电情况进行定期排查,发现问题,及时维护,确保贫困户稳定增收,切实保障光伏扶贫发挥长效化效益。
光伏发电站通过光伏板吸收太阳能,把光能转化成电能,通过并网逆变器接入220伏单相交流电网,实现并网发电,按照市场价格被国家电网收购,每发一度电都可获得国家补助今天又是个艳阳天,真好啊!有太阳俺们就能等着收益。黄河口镇于林村,曾经是省定贫困村,为带领村民脱贫致富,2016年,于林村陆续投入55.8万元建设分布式光伏发电站,助力脱贫攻坚。分布式光伏电站以村集体为建设主体,产权归集体所有,建成当年即开始收益,不仅积极响应了国家绿色发展战略,更为发展带来了澎湃电力,为集体经济发展聚集了财富,为于林村贫困户脱贫之路点亮了指明灯,成了脱贫路上的加油站。望着村委大院南侧的光伏发电站,于林村贫困户郭占友高兴地说道。下一步,黄河口镇将继续完善村集体光伏受益分配方案,通过设置公益性岗位,为贫困户量身定制工作岗位,强化造血式扶贫。
于林村党支部书记郭孝名兴奋的介绍着,阳光越充足,发的电越多,村集体的收入就越高,光伏发电解决了我们村集体脱贫难题。我们村的光伏发电站,一年可发电12.5万度,为集体经济增加12万元的收入。
同时对光伏发电情况进行定期排查,发现问题,及时维护,确保贫困户稳定增收,切实保障光伏扶贫发挥长效化效益。光伏发电站通过光伏板吸收太阳能,把光能转化成电能,通过并网逆变器接入220伏单相交流电网,实现并网发电,按照市场价格被国家电网收购,每发一度电都可获得国家补助。
光伏扶贫具有明显的产业带动和社会效益,让贫困户们尽享阳光收益,晒着太阳增收脱贫,奔向小康初尝试 显成效作为全省脱贫攻坚任务较重的大同市,充分利用丰富的太阳能资源以及良好的电网接入条件,积极抢抓政策机遇,下大力气发展光伏发电产业,把能源革命与脱贫攻坚紧密结合起来,探索光伏产业扶贫的大同路径。
同时,大同市还逐步建立完善县乡两级监管的扶贫电站管理机制,做到资产到村、统一运维、公正分配、县乡监管的光伏扶贫资产管理模式。光伏扶贫项目启动后,浑源、广灵、天镇等先后上马了一批光伏扶贫项目。电站确权到村让群众有了看得见、摸得着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其中,天镇县光伏扶贫电站累计发电2074万千瓦时,每个贫困村平均收益20多万元。
在大同,光伏新能源已点亮越来越多贫困群众的致富梦。截至目前,大同市光伏扶贫累计收益1.69亿元,745个贫困村的贫困人口成为光伏扶贫的受益者。
同时,大同运用按村级电站权属规模、村贫困户总量的因素法进行收益再次分配,为光伏扶贫在大同市的全面铺开积累了经验。经过5年集中攻坚,大同市6个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全部实现脱贫摘帽。
一组组数据见证了大同市光伏扶贫的发展历程,一度度电量让农民鼓了腰包。布局巧 分配公在站点布局上,大同市先后探索出地面集中、地面一村一站、地面多村一站等七种模式,在过程管理方面摸索创新出六个统一的建设运维管理模式。
大同积极实行五步两公示一审批分配流程,以户申报、代表大会评议、村初审公示、乡审核公示、县审批五个环节,进行精准评定,实施动态管理,有效增强了村乡治理的公信力和贫困群众自主脱贫的内生动力。越来越多光伏扶贫项目的落地投产,照亮贫困群众的致富之路。到2019年底,大同全市光伏扶贫共建成72座村级电站,建设总投资达到9.34亿元,装机总容量达到12.5万KW,实现了全市贫困县区所有贫困村光伏扶贫电站全覆盖。即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施工、统一验收、统一运维、统一分配。
此外,大同市按照四个权重因素分析对电站开展确权到村工作。其中五最工作法起到重要作用。
光伏扶贫成为贫困群众满意度高、获得感强的精准扶贫措施之一,成为贫困村集体经济组织稳定的经营收入来源、壮大集体经济组织有力的支撑、贫困村集体经济优质的经营性资产。截至2020年7月31日,大同全市村级电站累计发电量4.47亿度,光伏扶贫收益4.07亿元,惠及全市745个贫困村,69712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
强措施 保质量在这过程中,大同市积极创新工作方式,形成卓有成效的工作机制。2014年,大同第一块太阳能光伏板落户;2016年,天镇县在山西首家实现贫困村光伏扶贫全覆盖;2017年,大同光伏在全省率先实现智能运维;2018年至今,大同光伏发电收益一直稳居全省前列;2019年,实现全市贫困县区所有贫困村光伏扶贫电站全覆盖截至2020年7月底,全市村级电站累计发电量4.47亿度,惠及745个贫困村,69712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